在傳統觀念裡,房貸是一種「壓力」:每月要繳幾萬塊,影響生活品質。但其實,房貸同時也是一種 「強迫儲蓄」+「資產累積」 的方式。
強迫儲蓄:每月繳款等於定期把錢存入不動產,避免被花掉。
資產累積:30年後房貸繳清,留下一間完整的不動產資產。
租金現金流:若出租,可轉化為退休收入。
因此,所謂「用房貸過退休」的核心觀念,就是 把房貸變現金流的工具,而不是單純的負擔。
退休後至少有「自住房」,不用再付租金,生活成本立刻下降。
長期來看,這比存現金更抗通膨。
一間出租房,每月租金 2–3 萬,等於退休後的「額外年金」。
租金漲幅大致跟上通膨,是天然的抗通膨工具。
銀行「以房換養老金」,適合沒有子女或不打算留產的人。
可以將房子直接變現,轉成每月退休金。
很多人擔心:房貸+小孩教育基金會不會壓垮家庭?其實兩者可以搭配:
提早鎖定學區房:既滿足子女教育需求,又是增值標的。
房貸期數拉長:減少每月負擔,把部分資金釋出投資ETF,累積教育基金。
ETF配息基金:例如高股息ETF、房地產ETF(REITs ETF, 房地產ETF台灣, 房地產ETF香港),配息可專款專用於教育基金。
這樣就能做到「房貸+ETF雙軌制」,既不放棄房產增值,也能累積孩子教育資金。
項目 | 房地產(房貸+收租) | ETF(房地產ETF + 高股息ETF) |
---|---|---|
投資門檻 | 高(百萬頭期款) | 低(幾千元起) |
穩定性 | 高,租金固定收 | 中,受市場波動影響 |
配息 | 租金固定 | ETF配息排行可達 4–7% |
流動性 | 低,變現慢 | 高,隨時交易 |
適合族群 | 有資產、願長期持有 | 小資族、資金靈活配置 |
👉 最佳策略:房地產ETF + 自住房/收租房,同時布局。
35–45歲:以房貸累積資產
買房自住或出租
房貸同時養成儲蓄習慣
45–55歲:教育基金 × ETF配息
留出部分資金買ETF(房地產ETF推薦如群益不動產ETF、美國房地產ETF台灣人常買的VNQ)
把配息挹注教育基金
55–65歲:租金收入 + ETF配息
房貸逐步接近尾聲
租金收入開始成為被動現金流
65歲後:退休現金流多元化
房子可選擇自住、出租或以房養老
ETF繼續提供穩定配息
Q1:退休規劃一定要買房嗎?
不一定,但買房能同時解決「住」與「養老金」問題,配合ETF更能分散風險。
Q2:教育基金怎麼規劃最有效?
建議房貸月繳與ETF定期定額並行,房貸確保資產,ETF專款累積教育基金。
Q3:以房養老會不會吃虧?
取決於銀行條件與房價,適合沒有繼承需求的家庭。
「用房貸過退休」不是口號,而是讓房子變成 抗通膨的退休金來源。只要規劃好房貸、自住房、教育基金,以及搭配 ETF配息,就能同時達到:
有房可住(免房租)
有現金流(租金 + ETF配息)
有教育基金(保障下一代)
退休規劃不再只是「被動等待」,而是能 主動設計的財務工程。
👉 延伸閱讀:【房地產 ETF 投資全攻略|穩定配息 × 海內外布局】
👉 延伸閱讀:【2025台北房價一坪多少錢?七大行政區行情總整理】
從開發、貸款到合法完工、代租代管的一條龍服務。我們提供報價透明的專業合法室裝團隊,協助客戶拿到室內裝修合格證明。也提供房客優質的出租屋平台,為房東盡心規劃;為房客用心服務。
最新文章